知己如是 ‧ 歡喜成全 : 記陳來興的史記臺灣風情



文\蓋夏圖書館館長、藝術中心主任 彭宇薰



陳來興來了興頭,到靜宜一展來興風華。

其實早在2004年時,他就曾經和鄭在東、邱亞才於靜宜藝術中心,以臺灣「新表現主義」之名聯展。將近二十年過去了,此次他牽引了不同的友誼,帶給靜宜一番歷史聚合的力量。

首先,是畫家蘇國慶得知陳來興將在靜宜展覽,遂率先捐給靜宜他珍藏了五十年的一批紙上作品——那是陳在藝專時代,信手捻來天真爛漫的即興創作。據蘇老師說,他和陳來興在藝專時期曾朝夕不離地相處一年,對其真誠、胸無大志、無心機、易被操弄的本性了然於心。他欣賞陳爆發性的表現方式,每每在租屋處揀拾其畫完即四散地面的塗鴉,那些直覺性、電光石火般靈動的迸發,時而就風景、時而就人物而去。轉眼間,風景早已逝去,畫中人物倒一個個成為在臺灣藝壇鼎立的咖角。程延平、許雨仁、奚淞、郭振昌等藝術家的年輕肖像,忽爾在前熠熠生輝。

透過這一批大抵創作於1972年(陳來興在藝專美工科的最後一年),以水彩、油蠟筆等作為媒材的紙上作品,我們看到陳受到蘇丁(Chaïm Soutine, 1893-1943)、畢卡索與夏卡爾等西方大師的深切影響,嘗試多種形態的表現。那不拘的靈魂自在地行走,彷若天地本是如我所繪,所有束縛想像的框架,都該離我遠去。他的作品也許是一種鏡像反射,卻是最純真質樸的直觀。

在緊密相處一年之後,青春正盛的陳與蘇分道揚鑣,前者回到彰化的某所國中任教,後者則進入印刷業,各有一片天。日後兩人慢慢回歸全職藝術家,一動一靜地以創作奉獻社會、修行人生。陳來興五十年前色筆墨寶的面世,表徵蘇謹慎又真誠愛才的性格,這真是對陳來興最好的祝賀!

另一位惺惺相惜的朋友,則是自1987年以來,因街頭運動而互有所知的夥伴,但他們真正往來卻要等到2016年之後——間隔近三十年,真是久遠。話說生態界大老、曾經是靜宜大學副校長的陳玉峯,只要碰到陳來興就有點瘋瘋癲癲,書寫他時也會狂狷幹噍起來,兩人相遇時似乎迫不及待地要把世俗的衣裳禮教脫卸殆盡。陳玉峯喜歡陳來興的裸真,一種不假修飾的真性情,愛其畫作,同時也盛讚他溫柔敦厚的文化底蘊,以及一手好文筆。好文筆?是的,年輕一輩對陳來興的文字世界或許較陌生,但只要讀到2003年出版的《陳來興:繪畫與文字的世界》,莫不會驚奇於他深沉的反省思考,以及對底層人物的深刻同情。時不時他有意無意地讓書寫綿延落落長,幽微地表現出意識流的感覺,教人驚嘆箇中的細膩心思,這與他繪畫作品瞬間的迸裂感迥然有別。



和蘇國慶一樣,陳玉峯徹底喜愛著陳來興,陳來興則徹底愛慕著陳玉峯,兩人相見甚早,卻相識恨晚。這次邀請玉峯老師為陳來興做一書寫,兩位熱血漢子在此正經相遇,直是美事一樁。

言及至此,不能不提及那位嵌進陳來興靈魂深處的牽手伴侶,林秀免老師。據聞當年在小學任教的秀免老師,透過媒人介紹而認識尚在國中教書的陳來興,當時陳給她的印象是安靜斯文的。之後陳向哥哥報告,說自己和一位長得像女星張美瑤的人相親;哥哥聽聞後趕忙從台北南下,找了個理由去看女方,嘟嚷著說,比較像林青霞吧。不過儘管秀免老師顏值如此高端,強勁對手還是有的。原來同時間另有他人為陳來興作媒,女方不僅擁有臨街連厝四棟的強背景,還願意提供當時陳來興念念不忘留學東瀛的所需經費。但陳母畢竟熟知林的家教背景,秀免老師終究還是以德貌取勝。在那保守的年代,雙方家長未留給兩人多少自由戀愛的時光,因此他們很快即訂婚、結婚。爾後的故事毋庸置喙了,典型之「成功」的男人背後有位女人的情節,只是這位女主角不斷出現在男人的肖像創作中,而且幾乎佔據其最優異的作品,秀免老師不思揚名立萬,卻成為臺灣美術史上少有之鶼鰈情深的經典案例。

因著共同的價值理念,陳來興夫婦與林義雄夫婦素有往來,1990年代在宜蘭五結鄉成立的慈林教育基金會,更是陳氏伉儷經常造訪之處。畫家傾注他深切的情感為此人、此地、此物、此景著像,只為與歷史同歌、同喜、同悲、同感。慈林教育基金會典藏多幅陳來興作品,靜宜藝術中心此次有幸承蒙慈林藝術館的慷慨支持,讓畫作遠從東北角來到台中。我們有福見證一位藝術家真誠的愛,並透過其創作反芻歷史。

誠如陳玉峯所說,陳來興「忠實呈現台灣超過一甲子暴政下的時代特徵、集體夢魘與良知的吶喊」,蘇國慶亦稱許他「表達了臺灣的土性、土地,是位真正的臺灣畫家」。陳來興樂獲知己如是,此次聚首,我們歡喜成全。

謹此,是為序。

陳玉峯寫陳來興


文\陳玉峯


人心、靈魂是人類的宇宙,是純意識的本尊。科學無法討論的,留給哲學;語言、文字無法說出的,交給藝術。

就台灣繪畫史而言,陳來興絕對是一座里程碑,他作品的藝術內涵、表現手法,所聯結台灣社會或說台灣主體意識的普世人性,可說是徹底到位,只不過因為文化人的關係,強烈地受到台灣政經歷史或文化性、結構性的染色,而不得不淪為「台灣梵谷」,這不知道是尊稱或詆毁的「聲名」?!然而,我在2016年首度正視他的畫作時,對「台灣梵谷」的「尊稱」很反感,因為陳來興明明就是陳來興,台灣從來就是台灣,為什麼要拋棄主體靈魂,穿上畫虎類犬的空殼,難道只因為陳來興模仿了梵谷一大堆螺紋大便型的筆觸,就冠以「台灣梵谷」的名號?如果「台灣梵谷」可以成立,毋寧「台灣孟克」更恰當些!只因梵谷比孟克「有名」?

來興仔誠然受到梵谷筆觸強烈的影響,以及曾經的孺慕,那只不過是生命張力的旗鼓相當,且胃口相符,關鍵是在兩人同樣具有對生命質感強烈的反應,不同的是,折磨梵谷的是母體的宗教文化;席捲來興仔的,是台灣外來霸權的殘忍或凶狠,還有太多的天差地別。

大約1990年前後,來興兄與我彼此相識而未必相知。

1987至2000年間,來興兄與我都是街頭運動的參與者,許多像我們這樣的人,多是在街頭認識的,或說,儘管彼此抗爭的內容五花八門、各有特定的目標或議題,最大公約數及最小公倍數都是公義台灣,因而彼此支援、相濡以沫,當年太多在街頭相遇的人,都沒有人說出來,但心窩超溫暖的:「啊!咱同一國的!」我相信那是台灣文明史上最美麗的共識之一,完全不必語言。

千禧年之後的街頭,逐漸質變與量變。

來興兄與我唸的許多書重疊,近代史以降,我們都從尼采、叔本華、存在主義、現象學、精神醫學等讀起,自20世紀歐美社會急遽變遷與動盪的文化中,吸取並不清晰的文化爐渣,以台灣社會的現實逕自對應。如今我還保留1993年12月21日來興兄寫給我的一封信,主述他跟我借用幻燈片印刷或他用,然而,從他寫信的態度、語氣,立即可以察覺那是台灣在典雅年代厚實有禮的風範,那等素養約自1960年代暨之後出生的人就漸次消失,到了1980年代之後的新生代則已鳳毛麟角了,遑論現今的新世代。

也就是說,我要解讀一位藝術家,我會從他文化母體的歷史脈絡,以及文化根系,藉由社會典範的變遷,先做背景的透視。

其次,我會從他一生遭遇、創作歷程,之與國內外當時環境狀況,去解讀其境遇;接著,我才會藉由其作品的題材、筆觸技法、畫風、探索的內涵之朝內或向外,長時程比較其變遷,並由文化等象徵意義,賦予其在台灣文化史上的定位、成就、意義或特徵。

接著,舖陳其畫風脈絡、精神,之與全球各異文化、異時代的聯結,說明為何我很反彈將來興兄叫做「台灣梵谷」,因為你得先摸清楚1860年代暨之後,歐洲、法國開展的,反傳統的藝術運動。1874年莫內的一幅〈印象・日出〉,直接槓上當時的主流,從而被戲稱或挖苦為「印象派」,卻在19世紀最後的2、30年,蔚為主流;之後塞尚等人被後世視為「後印象派」,高更、梵谷都在這波洪流中;但很快地,標榜更重視內心戲的「表現主義」出現,不在乎形式的描繪,而對現實視覺的客體,扭曲、變形、抽象化地寫意,於是,從印象派不加修飾的筆觸,走到了表現主義的暴烈手法,只為傳達「就是那個東西」的激情。這就是如果要將來興兄的畫作進行歸類,我會把他置放在「表現主義」的基本理由,而不是「梵谷」。最主要的觀點是,種種派流只是化約的比喻,而每個人都是唯一。

也許表現主義是受到尼采所謂「酒神戴奧尼索斯」的影響,試圖將「末那識」(註:潛意識或佛教的第七意識)在六識以下的範疇中呈現,因而在病魔、瘟疫、死亡、戰爭、屠殺、欺凌、剝削、橫徵暴虐的受害或悲劇中,找到歇斯底里的爆發傷口,淋漓盡致地出演,例如短命的席勒(Egon Schiele;1890-1918年)就是一個例子。

然而,對我而言,最是無比爆烈,卻又是極端溫柔的表現主義,就是像凱綏・珂勒維茨(Käthe Kollwitz;1867-1945年),劇力萬鈞地將大時代的傷痛與悲劇,海嘯般地滅頂而來,爆烈到我不敢形容,溫柔到淚水讓眼球墊底。

而來興兄作品中的520農運、台灣政運史上激烈地衝撞或引火自焚的烈士,誠然是台灣繪畫史上之最,然而,我卻認為他的夫人林秀免女士,正是沒有畫作的「凱綏・珂勒維茨」!來興兄太幸福了,他畫作靈魂的一半來自秀免姊!如果不是秀免姊內、外在的內涵,有可能來興兄只會是半個席勒也未可知?!

我不想說得清楚,但不得不說。

所以芙烈達・卡蘿(Frida Kahlo;1907-1954年)拼命畫自畫像,而來興兄大量地畫秀免姊。

2016年,我第一次「訪談」來興兄。

「身家調查」包括他四歲時,跟鯉魚同等智商,把一箱那菝仔吃到阻塞腸胃而就醫;一堆外省仔軍人看他白白胖胖足滑稽吔,常逗他玩樂,等等,然後談到一隻鵝開啟了他畫畫的世界。 我問:「你在七、八歲時,就能把具象事物,轉化為內在感覺?或說你天生就有一種解讀感受的能力?」其實我的提問是廢話,天底下哪個人沒有此項能耐,差別的是程度、等第,但他聽懂我的意思。

「對!對!那鵝脖子滑下來的弧度感覺很好,我就給它畫下來。小時候我當然不懂印象派是什麼東西,但我超愛那種感覺,像莫內的畫……」

「對!直覺。我看色感符不符合我的感覺;我也很喜歡看那些大人的圖,有種凍未條、快要燃燒的感覺,尤其看梵谷。大約十歲時,我就愛上梵谷的東西,當時他的圖很難看到……」

我記得但丁四歲時就「愛上」一位小女生,而且終生不渝,聽說《神曲》也是寫給這位夢幻女孩的。但我抓不住十歲的來興仔如何愛梵谷,所以我再問:「梵谷帶給你什麼衝擊?線條、色彩、結構、鋪天蓋地的壓迫感?」

「他是用天分在下筆的。梵谷原本並沒想要當畫家,他要當傳教士,但上層與體制拒絕了他……即使畫刻板的東西,只要有自己的天分,我會喜歡;反之,看了會很痛苦。」

「什麼叫天分?」

「有天分的作品一看就是有吸引力,跟一大堆依樣畫葫蘆的,就是不同。有次我去看畫猴的比賽,我看那些第一名、得獎的作品好奇怪喔,我都沒感覺,好像他們被迫畫出一種標準或規格。當然,每個畫者都有他們特殊的感覺,想要去捕捉猴子的靈氣、聲音、視覺的各種味道,但是,繪畫要有一種革命性,要逼出生活、生命真實的感覺,你不滿某種狀況,你去畫,才會有革命性的味道。像梵谷他畫得那麼自然,那麼敢,他那時候對社會絕望,因不公不義而絕望,所以他能畫出燒馬鈴薯吃飯那張圖,我看了有種哀號,但很自然,沒有矯揉做作……。天分也得包括跟社會的連結,不只梵谷,還有許多人,我喜歡。有個美國畫家名字忘了,他寫實,他對社會有深刻了解與體悟深度的矛盾、衝突或對立,他才能畫出那種圖,喔!那個圖好精采哦!我愛,也三不五時受他們的影響,我很愛被他們影響,我愈看他們的畫愈覺得讚,在畫裡你就會領悟,原來世間就是這樣!人生就是這樣!……」

來興仔認為他在初中就有類似的想法,而且,何其幸運的是,從初一到高三,他遇見的是天使般的接生婆,最重要的便是黃文德老師。 人生處處遭遇奇奇怪怪的演化轉捩點,或所謂的機運,問題是有充分天分的人,才能將際遇轉化為火花。可是,來興仔的遭遇並非衝撞,而是恩師黃文德先生的呵護、引導、引爆或接生來興仔內在的本質。

來興仔太幸運了,出生於地主的小康家庭,而且父親是公務人員、教員,在當年大多數家庭仍困頓的台灣鄉鎮,他已屬天之驕子,又遇上了自小學讚美他那隻鵝的老師,乃至鼓舞、指導他的黃老師,這段漫長的孕育期,他不但沒遭受壓抑或改造,只有得到助力與養分。我要說,這位黃老師真的是本土土地公、地基主,他接生、助產了真正本土的一代畫家。

我為什麼強調「真正本土」?因為台灣鵝截然異於中國鵝。 台灣鵝凶得很,台灣鵝會啄人家的小雞雞、小屁屁,不像中國鵝會背唐詩宋詞,文雅得可以自辦諾貝爾文學獎!有了本土鵝,才有台灣畫壇與本土繪畫史。

事實是,老一輩的文人根本少有台灣意識的覺醒,過往的「鄉土論戰」也沒有觸及核心或靈魂的問題。差不多得到了來興仔與我這代人,才有較大機會被本土鵝追趕,而且還必須是免疫於中國鵝鋪天蓋地的感染。 來興仔在台灣鵝的點化下,他滿腔對鄉土及時代變遷的感覺,濃烈的主體情懷,終究得以自我加持,化為筆下複雜的昇華,以及單純意象的爆發。

來興仔這個人跟其畫作的神髓,依我感受,在於台灣裸真的剎那靈擊,所有感官視覺毫無分別的統合應現。他把形形色色的知覺,融化為單純的一個意念,而不假思索,「是什麼,就是什麼!」他將台灣活體歷史或時空場景,提煉成平版的立體、立體流動的平版!他抓住了不思不想的當下,人的總體感覺,毫不遲疑,開天闢地直砍而下。

由於他要表達的,是整體感覺的一體成形,他不可能臨摹書畫為寫實,然而他的畫徹底是寫實,寫出台灣將近七十年來,讓人心糾結成團;讓痛苦血淚凝固;讓時空榨揉出一滴滴的淚水或血水;讓孤寂鞭笞成彩色的吶喊;讓張牙舞爪的暴政影武者,被他身心靈奮力的一撞擊,潑灑出畫布上,如同廣島、長崎原爆瞬間,人體蒸發,卻在消失的剎那,留下牆壁上的一道身影。

也就是說,他表達了普世人性、整體心靈的感動;他忠實呈現台灣超過一甲子暴政下的時代特徵、集體夢魘與良知的吶喊;他以獨特個人的裸真,淋漓盡致地控訴這個世界。他是跨越時空,跨越寫實的台灣場域詩人。他的畫作,為台灣留下了世界的集體遺產!

      陳來興

         祖籍臺灣彰化鹿港


1949  出生於臺中后里

1961  彰化市中山國民學校畢業

1967  省立彰化高商畢業,商職六年期間,美術課外活動受恩師黃文德先生
      熱心,免費指導

1972  國立臺灣藝專美工科畢業

1974  獲聘彰化縣秀水國中任教

1981  辭去彰化縣秀水國中教職

1992  加入作家林雙不老師創辦的臺灣教師聯盟,為創會會員。

1994  參加由林義雄先生領軍的核四公投環島千里苦行志工行列

1997  獲臺灣新文學雜誌「王世勛」新人獎小說首獎

2000  腦溢血中風昏迷倒在彰化圍棋社,感謝棋社負責人林上達先生及彰基
      許格豪醫師的救命之恩

2014  加入人民作主教育基金會志工行列,為落實:1.補正公投法2.修正
      選罷法3.修訂憲法三大目標而行踏。

2017  彰化市中山國小建校120週年駐校創作


個展

1977  省立臺中圖書館個展

1978  臺中市文化中心個展

1981  臺北藝術家畫廊個展 臺北美國文化中心個展

1984  臺北紫藤廬茶藝館個展

1986  臺中名門畫廊個展

1988  美國旅美臺灣同鄉會邀請暨巡迴演講個展

1989  臺北北投火車站520農民請願運動事件個展  臺北漢雅軒藝廊個展
      臺中市金石藝廊個展

1990  美國旅美臺灣同鄉會邀請美東夏令營康乃爾大學個展
      臺中市金石藝廊個展  臺南市收藏家藝術中心個展

1991  臺中市金石藝廊個展

1992  臺北市吉証畫廊個展

1993  臺北淡水藝文中心開幕特展

1994  臺北市立美術館油畫個展

1995  臺中市文英館個展  臺北市新元穠書店個展

2001  宜蘭縣羅東鎮展演廳個展

2002  嘉義市「舊嘉義監獄的春天」邀請展  彰化縣文化局邀請個展

2003  臺南國立成功大學藝術中心,醫學中心邀請個展  宜蘭縣文化局個展
      臺北大稻埕美術館個展

2004  新竹市國立清華大學藝術中心「在我們的土地上」陳來興個展

2008  臺南市、中國北京索卡藝術中心「社會主義的實踐者」陳來興個展

2009  臺北市紫藤廬「燃燒歲月」陳來興個展  雲林縣文化處個展
      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梵藝術中心個展

2010  臺中市無為草堂經常性展出

2013  美國南加州巡展聖地牙哥臺灣中心、橙縣Whittier城市藝術中心
      彰化縣彰濱秀傳健康園區藝文中心~陳來興的「心色世界」油畫個展
      臺中市鐵砲百合美術館陳來興老師油畫個展

2014  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邀請「在我們的土地上」陳來興油畫創作展

2016  彰化縣立美術館邀請展「宿醉的顏彩 土地的心跳」個展

2017  慈林教育基金邀請個展

2018  應邀於臺中市大墩文化中心舉行「喚醒臺灣堅毅的靈魂
      陳來興2018個展」

2023  台中市靜宜大學藝術中心 「史記台灣風情」陳來興畫展


聯展

1984  香港漢雅軒藝廊「邱亞才、鄭在東、陳來興三人行」聯展

1991  高雄市鳳山阿普畫廊聯展、國父紀念館聯展

1996  臺北市立美術館臺灣藝術主體性雙年展

2001  國立臺中美術館畫家暨藝評家謝里法策劃「臺中-臺北10+10=21」
      聯展

2004  靜宜大學藝術中心「八零年代新表現主義」「鄭在東、陳來興
      邱亞才」回顧展

2013  國立臺中美術館邀請臺灣美術家「刺客列傳三年級生」聯展

2014  橋仔頭糖廠藝術村白屋綠色生活美學陳來興林柏樑「一生一世」
      創作展

2015  彰化藝術館【陳來興、鐘聖雄、許震唐】環境藝術聯展

2022  彰化美術館「彰化‧巴黎對話-臺法藝術交流展」


作品典藏

國立臺灣美術館、臺北市立美術館、慈林文教基金會、鄭南榕基金會、彰化縣文化局、私人收藏、彰化市中山國小

作品介紹


...
...
...
...
...
...

...
...
...

...
...

...



...


...


...

茶會照片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