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觀無垠-吳冠德創作展




藝術家吳冠德於2011年遠赴法國南部數載,如同莫內、塞尚等畫家般,深入自然、四處寫生,並投入全職創作。 他的畫作主題取材於自然,運用漫步山林間時撿拾的樹枝、種子、石頭,以刮除的減法取代傳統油畫的層層堆疊,讓創作過程作為一種自我觀照的儀式。對吳冠德來說, 每一次的創作過程都宛如一趟畫布上的「修行之旅」,他多年來傾注心力於描繪自然姿態之美的油畫創作,正是此修行的最佳體現。

本次在靜宜大學藝術中心的展覽中,藝術家除展出具標誌性的圓形畫作系列之外,亦特別呈現2025年新作〈躍進〉(240x480cm)及2018年的〈無垠〉(280x1100cm)。這二幅巨型作品與其說是繪畫, 不如說是一種「環境」,以包覆、沉浸甚至壓倒的方式將觀眾吸納於其間,改變了作品與觀眾之間的主客關係,更新了觀者觀畫時的心理感知與身體經驗,為他們提供了在塵囂中沉思冥想,體驗大自然的浩翰與偉大獨特的空間。

吳冠德以繪畫作為精神的寄託與生命的省思,一內一外、一加一減、一呼一吸、一動一靜、一實一虛……,他納進大自然的氣息,在畫布上將意念慢慢吐露,沁入心靈的深處,再慢慢流洩於天地。如此循環往復,物我兩忘。

吐納間—吳冠德的「翻轉風景畫」

文/陳貺怡 巴黎第十大學當代藝術史博士/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系教授



2011 年,吳冠德不惜辭去穩定的教職,遠赴塞尚(Paul Cezanne, 1839-1906) 的故鄉普羅旺斯-艾克斯(Aix-en-Provence),從此傾情並投身於全職創作, 並且就像莫內(Claude Monet, 1840-1926)、塞尚等一樣經常到處寫生。當然,畫家寫生的目的並非單純的再現樹、石、山水等風景元素而已,而是為了研究並理解大自然, 特別是十九世紀攝影術與管裝顏料等技術上的發明、光學與色彩學等學科的高度發展,促使畫家們走進大自然,透過視、觸、嗅、味、聽等身體感官知覺來 體驗這個世界, 並且將繪畫轉進哲學的境界。這也說明了儘管學院派畫家葛雷爾勸戒學生說:「自然是相當不錯的研究對象,但沒有什麼價值。風格的建立並不只是如此。」 但他的學生莫內卻在一次又一次的以寫生觀察大自然後宣稱:「我真正了解了自然,也同時學會熱愛它」。而塞尚則強烈建議畫家們:「必須走進 大自然, 唯一算的上老師的就是大自然。」梅洛-龐帝(Maurice Merleau-Ponty, 1908-1961)在著作〈塞尚的疑惑〉中給予藝術家在風景中的體驗以精采的詮釋: 塞尚既不能遵循古典主義的路線僅從對自然的理性認知入手,亦不能追隨印象派 的腳步僅對大自然做感性的表達,因為「大自然是全部」。


如此,吳冠德也是秉持著對大自然的熱愛與信念,以大自然為師,踏上這一 條觀察、體驗、冥思與理解之路。他在創作自述中強調漫步山林,徜徉在無垠天地之際, 任何人都能產生的震懾感受,但寫生帶來的顯然不僅止於此,畫家寫生 時並不是看到什麼就畫什麼,梅洛-龐帝說:「藝術家的視覺並不只是一種對外的注視」, 因為「思想/精神會在目光中被看到和讀出來(...) 眼睛實現了向心靈開啟非心靈的事物」。畫家面對大自然時產生的思維與感動,並不能單獨成畫, 因為精神不能作畫, 必須要借助從眼到心到手的過程,才能將世界變成畫,所以繪畫是物與靈性的融合,而大自然則是這一切存在的源頭。吳冠德面對大自然的態度並非加以「征服」, 而是像塞尚一樣極盡所能的打開感官與精神「傾聽內在的氣息與節律」、「聆聽山風震顫林間的交響」、「陶醉在土地的濕潤與芬芳」,甚至是透過「深深的呼吸,吐納著大自然」, 可說已臻至一種 「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境界,這也就是吳冠德何以將展覽命名為「吐納間」的原因。


不過吳冠德如何將在大自然中的體悟,以及與其共吐納的靈性經驗轉化為繪畫,仍須進一步的分析與說明。


吳冠德的創作或許仍能稱為「風景畫」,因為他的畫作中呈現出的是一些如樹木、枝葉、雲霧、星空、陽光、瀑布、水面等風景畫的元素。細察他的繪畫創作, 可知他非常知道如何植基於前人已經開拓出來的道路,除了如同塞尚般尋求置身於風景之中的意識表現之外,還深受莫內 1890 年代之後的驚人發明, 也就是他的《睡蓮》系列的影響。如眾所周知,莫內晚年隱居於吉維尼(Giverny)的花 園,不斷以近景俯角特寫的視角描繪睡蓮池。而他從早年即對水景有某種程度的癡迷: 需知水一直是風景畫中極具挑戰性的部分,因為其表現牽涉到光與影、動與靜、虛與實、固著與流動等極端衝突卻又相輔相生的概念。 1890 年代以後莫內對水面的表現已達到了一種驚人的自由度,變化多端的筆觸成功營造了色彩繽紛、燦爛斑駁的顫動氛圍,也充分的強調了顏料的材質特性。 其實莫內一直以來即擅長以顏料和筆觸標記大自然中的種種肌理:葉片、水波、煙霧、草叢、雪花、地土或岩石的紋路。莫內最後為橘園所繪製的裝飾繪畫於1927 年揭幕, 標示了一種真正的轉向,一種觀看物象方式的全然轉變。事實上,莫內似乎越來越在意觀眾應該怎麼觀看他的畫,橘園的《睡蓮》明顯的超越了架上繪畫的範圍, 也因此開啟了更多新的議題,不僅喚起十九世紀相當流行的公眾娛樂設施「環形畫」 (Panorama),更邀請觀眾進入某種介於於水面之上與水面之下的「繁花錦簇的水族館」(un aquarium fleuri)。 而以其畫幅的巨大,《睡蓮》近看是一幅不折不扣的抽象畫,遠觀則呈現出既精確又細微的景色。無怪乎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 ) 宣稱只有晚期的莫內能挑戰繪畫的成規, 因為他最後的這些巨幅畫作具有均質 (all-over)、去中心(décentré)和複調(polyphonique)的特質,整個畫面由相等的或相近的元素綿密織造而成,並且一再重複, 成為二戰後紐約抽象表現主義新繪畫的 起點,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羅斯柯(Mark Rothko)等,都只不過是莫內的尾隨者。


吳冠德長期浸淫於自然,自然的精髓也滲入他的內裡,但他並非只是透過寫生繪製單純的風景畫,而是從塞尚、莫內乃至抽象表現主義的啟示出發,加上他自己的繪畫理念、人格氣度, 以及東方哲學的涵養,混融後發展而出的一種獨到的創作方式,並首先展現於他對繪畫的物質材料與創作方法之思考。如同塞尚與莫內一樣,他越來越思及「物與靈性」之間的辯證關係, 但與其像莫內一樣以筆觸來模擬大自然的肌理,或像塞尚一樣以色面來類比大自然的組成結構,他更趨近於以整個繪畫來模擬或「再製」大自然創生與再生的過程。 因此,他畫作中密密麻麻、互相簇擁的樹叢或草皮,並非來自於任何寫生或攝影的圖稿,甚至並沒 有前置構圖,卻是猶如超現實主義的自動性技法一樣,從一張空白的畫布開始, 然後就像宇宙的創生一般,在一片空無或是渾沌不明之中,在造物者的呼吸與吐納之間,形象源源不絕的湧出直至佈滿畫面。而不同於一般風景畫家採取的視角, 吳冠德一方面偏好高空鳥瞰的俯角,堪稱「上帝視角」,另一方面則採取抬頭仰望的「人的視角」,俯仰之間迅即點出人與自然的位階。此外,吳冠德不用畫筆作畫, 而是在塗敷精心安排的色料層之後,以撿拾自大自然的樹枝、石頭、種子 等刮除上層顏料露出底層的色彩,運用大自然之物的軟硬與切面造形, 加上藝術家自己的力道,「刻劃」出類似枝葉的紋理,喚起東方山水畫的皴法,展現了藝術家造形的高超技巧之外,更以「減法」(刮除)取代傳統油畫的「加法」(疊層)。 至於構圖與色彩,也無不模擬自然生態的豐美、動靜量能之消長、今昔時間的綿延,以及虛實空間的交錯,並且以巧妙的構圖以及金色、藍色、紅色等與宇宙元素(如風火土水金木等)相關, 且具象徵性的色彩加以表現。然而這一切不只是繪畫的方法,吳冠德將繪畫的行為視為與自然接觸的方式。


爾後吳冠德發展出一系列的圓形畫作,須知圓形本就是意義獨具的形狀,只需思及達文西(Da Vinci, 1452-1519)的〈維特魯維人〉(The Vitruvian Man)如何以圓與方揭示人體比例的奧秘, 便能明白上帝創造天地人的法則。吳冠德 2002 年 的行為作品〈至圓〉,是在白天以身體延伸的極限用淡墨畫圓,夜晚則蹲在地上旋轉身體,以手臂長度的極限畫圓, 「每日不斷重複此行為,沒有起點,沒有終點,直到身體進入這至大的完滿」。爾後使用圓形畫布,更是利用其無始無終 無方向的特性,打破畫家創作時的慣習, 自由地從任何起頭以任何方向進行,而 無須受限於傳統創作方式中畫布與身體之間既定的時空關係。近來,他更在圓形作品背後加上機械動力裝置, 在緩慢旋轉著的畫布上作畫,以至於畫家的手、眼 與畫布之間的接觸方式不斷變換輪轉。然而這一切並非只是為了脫離繪畫的窠臼, 更是為了模擬大自然四時循環更迭、道體無窮運行的動態與量能,並在創作時達到與繪畫/自然一起呼吸吐納、物我兩忘的境界。 此外,圓形畫布利於均質構圖, 以及表現發散與收聚的力場,增添了畫作的浩瀚感與永恆性,既收斂於蘊藏一切的微觀宇宙(microcosm), 又發散向無邊無際的巨觀宇宙(macrocosm)。而在此次展出的作品中也有一些橢圓形的畫作,描寫風景以及如鏡像般的水面倒影, 除了 重拾風景畫中最困難的母題之外,更以鏡像來展開真實與其倒影之間究竟誰更真 實的辯證,因為這些畫作可以被以上下翻轉的方式懸掛。 吳冠德透過畫布的形狀、 色彩、構圖、機械動力裝置與藝術家身體的介入與行動,將東方藝術中師法自然、 生生不息,和光同春,天地人合一的哲學概念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


最後,尚須提及他針對觀者的觀看所進行的縝密思考:他在 2012 至 2014 年間,繪製了三幅足以與莫內的橘園繪畫媲美的巨幅畫作〈同在〉〈共生〉與〈遨遊〉, 分別都是 2 公尺乘以 6 公尺。此後更在 2017-2018 年間,閉關於庶民美術館,創作了壯觀的〈無垠〉(3m x 11m)與〈回望〉(3m x 9m), 以及這次展出的 5 公尺乘以 3 公尺的長軸巨碑式畫作〈大覺醒〉。這些巨幅繪畫與其說是繪畫,不 如說是「環境」,以包覆、沉浸甚至壓倒的方式將觀眾吸納於其間, 改變了作品與觀眾之間的主客關係,更新了觀者觀畫時的心理感知與身體經驗,為他們提供 了在塵囂中沉思冥想,體驗大自然的浩翰與偉大的獨特空間。 此外,若干圓形畫 布在展示時因背後的機械驅動,而產生極緩慢的旋轉動態,不但提供了新的觀畫 方式,也在在考驗著觀眾的察覺能力。


吳冠德出身於藝術世家,來自於父執輩的教誨,促使他懷抱回歸自然的信念, 並身體力行的實踐著生命與藝術互為主體的理想,他那與世無爭的誠懇與熱切態度, 令觀者無不動容。而他模擬大自然本體的創作過程,大大超越了風景畫的定義與框架,我願意大膽的稱之為「翻轉風景畫」,既指出其畫作在製作與觀賞上可翻可轉, 也一語雙關地隱喻了他對風景畫的革命性「翻轉」。


藝術家簡歷



吳冠德

1979年生於台灣台北


學歷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


經歷
2012-2013旅居法國巴黎專職藝術創作
2014進駐新北市政府文化局435藝術家工作室
2016返鄉於三峽老街租下百年老屋,成立庶民美術館
曾任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秘書長、台灣國際水彩畫協會會員、
國立新莊高中美術班教師兼任特教組長、教育部審定高中美術教科書編撰者


國際展出
2023   ART STAGE Jakarta雅加達藝術博覽會,雅加達會議中心,印尼
2023  「Echoes of My Sanctuary」個展於OCBC Bank銀行,新加坡
2023  「光蘊如鏡」個展於Art Porters,新加坡
2020  「共月」個展於Art Porters,新加坡
2019  「天地無垠」個展於Art central, 香港
2018  「Fabriano國際藝術展」,Fabriano,義大利
2018  「上海國際藝術博覽會」於上海世博展覽館,上海,中國
2018  「Art Expo Malaysia」於馬來西亞會展中心,吉隆玻,馬來西亞
2018  「23屆廣州國際藝術博覽會」於中國進出口貿易會展館,廣州,中國
2018  「韓國國際藝術博覽會」於台北世界貿易中心,首爾,韓國
2016  「泰國IWS國際水彩邀請展」HuaHin BluPort,華欣、曼谷,泰國
2015  「流溢鄉情--臺灣水彩的人文風景暨臺日水彩的淵源」於Tenri Cultural Center in New York 紐約,美國
2015  「深圳國際藝術博覽會」於,深圳会展中心,深圳,中國



國內聯展
2023  「Art Taipei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於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台北,台灣
2023  「桃園水韻 · 活水源頭」,桃園市展演中心,台灣
2022  「巫-吳冠德與陳沛元聯展」,了了礁溪飯店,宜蘭,台灣
2022  「水彩之紀—臺澳義國際水彩展」於師大德群畫廊,台北,台灣
2019  「Art Taipei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於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台北,台灣
2019  「桃園國際水彩雙年展」於桃園文化局,桃園,台灣
2018  「燦景春光-水彩聯展」於雅逸藝術中心,台北,台灣
2018  「北境風華-新北意象水彩大展」於新北市藝文中心,新北市
2017  「高雄藝術博覽會」於駁二藝術特區,高雄,台灣
2017  「活水-桃園國際水彩大展」於桃園文化中心,桃園,台灣
2016  「台灣世界水彩大展」於中正紀念堂一展廳,台北,台灣
2016  「流轉-台灣五十現代水彩展」於台開築空間,台北,台灣
2015  「彩匯國際-全球百大名家水彩大展」於新光三越信義新天地,台北,台灣
2015  「十五個面向-台灣當代水彩研究大展」於郭木生美術中心,台北,台灣
2015  「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於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台北,台灣
2015  「進擊的435」MOCA台北當代藝術館廣場,台北,台灣
2015  「We Art Here!435藝術工作室聯展」於四三五藝文特區,新北市,台灣
2015  「臺中藝術博覽會」台中日月千禧酒店 ,台中,台灣
2015  「台北國際當代博覽會YOUNG ART TAIPEI」, 台北喜來登大飯店 ,台北,台灣



個展
2023  「吐納間-吳冠德個展」於日升月鴻畫廊畫廊,台北,台灣
2023  「Echoes of My Sanctuary」個展於OCBC Bank銀行,新加坡
2022  「光蘊如鏡」個展於Art Porters,新加坡
2022  「遊心」個展於立法院國會藝廊,台北,台灣
2020  「至境-吳冠德創作個展」於水色藝術工坊當代館,台南,台灣
2019  「天地無垠-吳冠德創作展」Art Central 2019,中環海濱活動空間(Art Porters展位),香港
2018  「無盡-吳冠德創作展」於Art Taipei 2018-台北世界貿易中心(雅逸藝術中心展位),台北,台灣
2018  「覺醒-吳冠德創作展」於高雄藝術博覽會,駁二藝術特區(水色藝術工坊展位),高雄,台灣
2017  「回望無垠-吳冠德創作展」於庶民美術館,新北市


獲獎
2016   獲編入「台灣水彩歷史」,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出版
2015   獲邀至法國巴黎進行短期水彩示範教學
2014   入選法國水彩雜誌THE ART OF WATERCOLOUR舉辦世界水彩大賽,編入「世界水彩大賽選集」,並刊登於該雜誌六月號
2014   獲IWS土耳其國際青年水彩獎Finals
2014   獲「全國美展水彩銀牌獎」並受邀展出於國立台灣美術館
2010   獲新北市美展第一名
2007   獲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優秀研究生獎學金
2004   第三十二屆全國青年水彩寫生比賽社會組第一名
2002   獲高雄獎入選

典藏機構
國家文化部
國立國父紀念館
國立中正紀念堂
桃園市政府
新加坡濱海灣花園酒店
Tiffany & Co
峇里島Villa
創見科技公司
總太建設公司
新大皇建設公司
麗寶建設公司
桃禧航空城大飯店
郭木生文教基金會
雅逸藝術中心

展出作品



...
...
...

...
...
...

...
...
...

...
...
...

...
...
...

茶會照片


地址

4330臺中市沙鹿區臺灣大道七段200號

參觀時間

週一至週五 09 :30~17 : 30

聯絡資訊

     電話:04-2632-8001 ext.11696

服務信箱:hmlee@p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