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月光下的白駒共舞奔馳:記蘇國慶的靜宜個展「風景的啟示」


文\靜宜大學蓋夏圖書館館長兼藝術中心主任 彭宇薰


  2016年的春天,我在高雄小畫廊第一次親炙蘇國慶老師的作品,難以或忘的是那帶有大片藏青色林蔭的〈寂靜〉(2015-16),孤寂的畫家背影與遨翔的飛鷹映襯其上,是謂寂靜深深深幾許。但不知為何,我記得自己在畫作前徘徊,猶疑而躊躇不前,抗拒被那深邃之氣吸納。

  多年後的今天,我終於明白,那其實是死亡的蔭谷啊。

  從藝術創作與世俗肉身的角度來說,蘇老師其實數度經歷了死亡\重生的交替循環。1984年移居美國後未創作的失落十年,2000年到上海工作再次停頓畫筆數年,加上2007年因罹癌而產生的身體重整――他的生命歷程遂有了音樂形式中所謂「輪旋曲」(Rondo)的輾轉律動,宛如ABACADA的動態演化。A表徵不變的追索的生命本質,其他無論是主動或被動而岔出去的旅途,都是靈魂、肉身未死之前的養分。

   然而,死亡究竟意指什麼呢?也許,它是生命的另一種維度(dimension),只是不在我們的經驗感知中;因為對它無所知,遂成為人類欲解之最大謎團。以現世肉身的角度來看,其實每個人都處在瀕死經驗中,差別僅在死亡來得凶猛抑或是溫和,是下一秒抑或是數十年後的能量轉換。可慶幸的是,蘇老師把瀕死絕決的況味,次第轉化為一種益加熟潤之打破時空疆界的永恆凝視。最近幾年來,他的凝視從樹形、山林、雲天、溪谷,轉向海洋,我以為其形雖異,然本質不變:那是對終極意識歸趨的一種索求,只有在絕對孤寂的狀態中,才能探討的生命真相。

  在西方現代占星學的理論中,冥王星一向與個人與集體的陰影層面相關,因此也和深度心理學以及神秘學有所連結;另一方面,代表冥王的神祗黑帝斯(Hades)不僅是死亡之神,亦是富饒之神,暗示在心理上愈往不堪、矛盾處挖掘,反作用力的超越性愈高。我以為蘇老師天生自帶強烈的黑帝斯能量,他以專注的態度,強大的意志與洞悉能力,透過顯意識來集中靈魂的力量。他拒絕天真無邪,企圖透過與天地的冥合一窺事物底端的真相,把一己化為樹狀的〈自畫像〉(2009)自是不言而喻的表徵,而日後肌理愈益飽滿豐饒的畫面,昭示幾許救贖的跡象,〈靈界之樹〉(2010)誠為一顯著的例子,即使結構較為簡潔的〈復活〉(2014-16)亦蘊含著龐大的生機。儘管藝術家在那諸多靚麗卻奇異的色彩空間中,拋出些許超現實的詭譎問候,但還有什麼比海水更能象徵情感呢?蘇老師早期作品的冷然與森然,在數個生死轉換過程中,已某種程度地讓位給節制、溫暖的情感流動。風景自為風景,蘇老師的風景作品無疑是他存在性的鏡像表徵。

  靜宜大學藝術中心何其有幸,有機緣承載蘇老師的生命能量而得以觀、得以思。我們在展場上有令人肅然的〈時間風景〉(2015-16),以及其他與「海」、「死亡困惑」等議題有關的最新力作,畫冊則更完整地收錄藝術家近年來的作品,由謝里法與蕭伊伶兩位老師撰寫的啟發性與專業性文章,又進一步提供不同的觀賞取徑。〈時間風景〉以ABA的形式流淌,象徵蘇老師在閉關與活躍的循環中取得平衡,以及在無數二元流轉中的定然。與六年前不同的是,我欣然接受蘇老師的邀請,願意進入其深幽的森林中,與月光下孤獨的白駒共舞奔馳。

  謹此,是以為序。


在畢卡索的鏡子裡——談蘇國慶的繪畫


文/謝里法


   每次友人要我寫文章為他的畫展打氣,而我正專心在翻閱某畫家的畫集,不管這畫家是何方神聖或只是一般畫廊的畫家,常不經意就把他帶進我的文章裡一起討論。這回蘇國慶來信又來電話邀我為他十一月的個展打氣,寫一篇文不論長短,而我正巧找出一部從巴黎帶回的畢卡索(Pablo Picasso,1881-1973)舊版畫冊,從隨手翻閱到認真找問題,不經意間腦袋裡跑出蘇國慶出來。我將畢卡索當年探索的課題思考過後,接著,蘇國慶也在我思索中出現問題,這情形在我來說經常發生,順手將之記下來,是作為筆記也好,成為一篇文章也好,我拿來向蘇國慶繳卷,有畢卡索在文章裡相伴也算是增加了份量,應該過的了關吧!

   將兩個人放在一起並排來看,不論誰才是大師,我看到什麼、想起什麼都有話可說。 此時我正在翻畢卡索的一本大畫冊,這本畫冊的份量,一看就把蘇國慶的小畫冊壓下去了,那還用比嗎?而很快的我就找到方法,這也是我寫文章之所以得心應手的竅門,對這兩位的探討,先在高高在上者的身上找出他一生中最為「失敗」之處,然後在被世人視為不起眼的一方,從作品中找出最出色的,我不相信誰高誰低有人敢一語道出。

  我們先試著去想一個問題:畫家當他在「不會畫」和「畫不好」一幅畫的時候,兩人之中有何差別。畢卡索的畫冊中我隨便一翻就可找出幾幅「不會畫」及「畫不好」的來,但在蘇國慶的畫冊中反而難找出這樣的畫,一定會覺得很奇怪,這正是兩位畫家可並排一起談的地方。

   不可否認兩位都是我心目中的大師,在娘胎裡皆早已準備好出生來當畫家,此生要在畫壇上好好幹一番大事業,儘管如此還是有不得意的時候,所以才被我找到了問題。

  首先我想指出兩人相類似的性格,就是「不去參加繪畫競賽、不走沙龍大道的畫家」,所以他們若有比較往往也是在跟自己比。就是這樣,蘇國慶還是比畢卡索畫得更好,在蘇國慶的畫中很難找到畫壞的地方,也就是說,蘇國慶的完成度更高。

  畢卡索就是在這一點上輸了他,繼續把畫冊翻下去,翻出塞尚(Paul Cézanne,1839-1906)的身影來,塞尚畫得如何?當年,達利(Salvador Dalí,1904-1989)在一次訪談中毫不客氣地說出塞尚不會畫畫,他母親過世時,家人要他畫一幅像,竟畫不出來,放聲大哭,到底確有此事還是達利誇大其實,他的目的不外是想說自己才是全世界畫得最好的畫家吧!

 可是畢卡索恰恰相反,來到巴黎之時,很快就感受到塞尚在為他引路,二十世紀的繪畫該走出沙龍,從印象派的前衛一步步跨過去,在造型的問題上尋找繪畫的空間。和剛過去的印象主義放在一起便看出時間的探討不久會完成,接下來造型的課題在帶領畫家去構成空間的組成。 但畢卡索二十歲才從西班牙鄉下來巴黎,有一流的好手藝也無法在思想上去和巴黎潮流接上線,有趣的是他先愛上素人畫家魯遜(Henri Rousseau,1844-1910),還花錢買他一幅小畫,令前來拜訪的藤田嗣治(Léonard Tsugouharu Foujita,1886-1968)看了大為驚奇,當然是一大奇妙的意外,在這裡我若將蘇國慶穿插進來一起談,這作法畢卡索也必然會接受,因他明白我的道理範圍已經打開。 在蘇國慶的畫冊中,從頭翻著看下來,可以觀察到他回頭在往印象派裡探索時間,印象派畫家只在捕捉瞬間自然現象,只要補到手就是他的,而蘇國慶想到自己出生慢了一百年,搶不過巴黎的那群寫生畫家們,所以他捨感覺而用理性的思維來探尋光的問題,這一來他發現運用地球繞太陽運行,而且還能自轉的自然現象之知識,便在一幅創作中表現從晨曦到日落,將這種自轉一圈就是生活中的一天時間,在一張畫布上把每天在繞行過日子的過程畫出來,將印象派繪畫所表現的「瞬間」,這分分秒秒接連串成為我們每天度過的「一日」,當中既有印象主義表現手法對光影的感性,也有「人活在地球上」理性的科學認知,這確是當年畢卡索所沒有料想到的問題,但也不可藉此認定是畢卡索輸了,因他還有個人問題要思考,他一生中想忙的事實在太多了。

   所以這麼說,畢卡索涉獵的問題的確太多,一種問題被解決,就接著忙另一問題,所以技巧配合不來,好似一幅畫未曾完成,另一幅作品又接著要他去畫,幾個問題在幾幅畫裡接連產生,甚至重疊一起。

  一幅《亞維農的少女》(Les Demoiselles d'Avignon,1907)他怎麼也畫不完全,只好半途放棄,1965年他在巴黎的回顧展中,我連看了好幾天,最後得到的結論是:如果他的回顧展中少了《亞維農的少女》這幅畫不出來(或不會畫)的畫,這個回顧展就沒什麼好回顧的了。

  這想法說法多麼大膽,甚至有人會說我無知,不過現代人憑藉著太空船,從高空俯瞰觀察地球運行,呈現地球運行中的影像,這既是動態的也是靜態的,因畫面呈現著地球的運行卻沒有它旋轉中觀察所得的現象,自高空鳥瞰地球和在地面上看著眼前飛速閃過的瞬間是完全兩樣,而蘇國慶選擇是前者,比畢卡索強的是他沒有遭遇畫不出來的階段。話雖這麼說,對美術史的觀照,究竟是把不會的留下來才對,還是把不會的改掉才正確,對於我這樣還在寫美術史的人而言,總是去尋找別人過去疏漏的,才有可寫的,我的文章正是這樣留下來。

   認識蘇國慶約1980年代,在我回台之前;而見到畢卡索是1966年,大皇宮(Grand Palais)舉行他的回顧展,遠遠看見他步上台階進入會場,那時他年紀比今天的我還年輕幾歲,而今天的蘇國慶比今天的我則年輕許多,藝術沒有什麼好比,只有年齡可以數出來,比誰是老大,至於成就更加無法比較高低,今年在畫壇某人最神氣,過幾年情況改變,價值也另有算法,寫這篇文章拿畢卡索、蘇國慶一起談,別以為是抬高了後者,其實只是偶然,正好這些日子對畢卡索有興趣,而蘇國慶來函邀我為他的個展寫文章,也在這時候,腦子裡兩個人正好碰在一起,就這樣有話可說寫出文章來,全屬意外。

  今天在我心裡怎麼說也偏向蘇國慶,台灣美術界能出一位畢卡索是我等共同祈求的,當代畫家都能長命百歲,若堅持下去,蘇國慶二十年時間裡有太多可能,寫這篇文章,最想說的就是這句話。



  蘇國慶註: 謝里法先生提示無意識對繪畫執著的行為的另類規勸:美學這哲學思想,應該是蘇國慶再度重視且表述出來,不論如何在當下世人的論斷藝術家還是高於畫家,畢卡索是公認藝術家,而蘇國慶自認為畫家高下便明白分明。 藝術家高於畫家是事實。歷史上有一個時代達文西的時代——匠人時代技藝是主要評價,即使天才,發明創造力很強如達文西仍然畢生努力將作品做得完美。另一個是二十世紀以後的時代,匠人的精神,專注的態度受質疑,重視跨領域表達形式,所以畢卡索終生追求創造讓優越、野心直接超越畫家身份成為時代的寵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謝老師里法先生:

  接到來稿很高興很感激,尤其是特殊的觀點令人眼界一亮。唯一想更動的是將名字畢卡索和蘇國慶用正式的稱呼,我個性保守謹慎,希望您不介意,另文章內有句子修飾。

  到底您還是畫家的背景,能明確指出我的侷限。沒有錯,我只是一個喜歡繪畫的人,所以我思考的全是平面繪畫的問題,我從來不從藝術家認定自己,我只是一個畫家,如何畫好一幅畫是我的原則。將內心體驗或想法用繪畫說出來,這涉及到表達的方法和畫面的完整,時下將藝術誇大到逾越形式、技巧、材料等各自的尺度限制,變成世俗怪獸失去制約。

  我的畫是畫出來的,不是想出來做出來變出來,所以我畫得很慢,完成的時間拖得很長,經常從下筆到結束,不管畫幅大小都花上一二年時間,一面畫一面修正一面改變立場,我不會衝動很短時間結束一件作品,我會看很久,脫離情境,在畫面上看出意思來才結束。

  另方面我害怕我的畫超出我可控制的範圍,超出我能力,我沒有那麼聰慧,沒有那麼高明那麼有學問,我只會畫畫,畫我看到的想到的做得到的?之外,我無能參與論說。

  謝謝您的指引,往後的歲月還是繼續畫下去。坦白說除了畫畫,我是什麼都沒有,但如您說的或許追求完美,或許回頭改舊畫,讓原意初衷在繪畫過程的年代失去意義。我會注意,某一件失敗的作品,會是另一件作品催生的力量。

  您的文章太含蓄了,所以我加註,如果您認可我的解讀,那麼就會和您的文章一起,打字稿請您最後校正。

                                                      蘇國慶 敬上

                                                        2022.6.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信很有意思,應該也登出來,所以我寄回。請你打字付在後面,過去或許沒人這樣作,我們帶頭先作,以後必有人來跟進。

                                                       里法上

                                                        2022.6.20


蘇國慶


1947 出生於台南縣白河鎮(今之台南市白河區)。

1973 首次油畫個展於天琴廳畫廊,馬凱照策展,台北。

1974 參展第七屆全國美展於國立台灣藝術館,獲油畫類佳作獎。

   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今之台灣藝術大學)美術科西畫組畢業。

1977 個展於美國新聞處林肯中心,台北;知名評論家顧獻樑博士在《明日世界》

   雜誌撰寫〈蘇國慶──在中外古今的夾縫中吟唱的畫家〉一文推介。

1978 遊歷美國舊金山、洛杉磯、紐約、華盛頓、邁阿密等城市,參觀各大美術

   館並觀摩當代藝術活動,沿途寫生和創作紙上作品──以彩色剪紙、油性、原子筆、油性蠟筆等綜合媒材,記錄美國新大陸新世界

   現代建築與高速公路所構成的景觀。

1979 參展「陳景容師生畫展」於台灣省立博物館,台北。

1981 「美國印象──美麗新世界」個展於南畫廊,台北。

1984 移居美國洛杉磯,間斷繪畫工作八年。

1992 睡夢中憶起席德進臨終前一段話而驚醒(註),隨即撿拾畫具,重新以風景寫生為修行。

1993 完成《白天到晚上》系列油畫作品。

1994 「時間性的風景」個展於Grand Art Gallery,美國洛杉磯。

   「時間性的風景」個展於飛元藝術中心,台北。

1996 「山居筆記」個展於飛元藝術中心,台北。

   展覽期間發表〈風景──我的內心世界〉於《自由時報》副刊。

2000 派駐中國上海工作,繪畫工作又一次停頓。

2004 參展上海藝術博覽會於奧賽畫廊,上海。

2006 承中國水墨名家蕭海春邀請,共赴黃山寫生;自2005年到2007年前後四

   次上黃山,完成《黃山寫生圖冊》作品二十多件(內含四件長卷),蕭海

   春先生並特別為該系列作品撰寫〈於風景山水間〉一文。

2008 參展「A4邀請展」於徐匯藝術館,上海。

2009 「存在的模式」個展於奧賽畫廊,上海。

2010 應邀桂林愚自樂園國際藝術創作營駐村創作。

  「樹和他的延伸意象」個展於台灣新藝當代藝術空間,台南。

2011 「移植與存活」個展於國父紀念館逸仙畫廊,台北。

   參展「浮市若夢」邀請展於上海月湖美術館,上海。

2012 「遠方‧繪畫」個展於高苑科技大學藝文中心,高雄。

2013 「潮間帶與漂流木」個展於BELLAVITA藝文中心,台北。

   「南國春深:七個人的台灣風景畫」聯展於屏東美術館,屏東。

   「風景畫中生命和地理的辯證」個展於台灣新藝當代藝術空間,台南。

2014 參展「傳統藝術的當代性」聯展於國泰世華藝術中心,台北。

   參展「杏壇.春秋:陳景容八十繪畫聯展」於師大德群畫廊,台北。

2015 參展加「跨境藝術展」於博藝畫廊,台北。

2016 「孤獨與自然:蘇國慶2016個展」於小畫廊,高雄。

   應邀參加第三屆中國(張家界)國際油畫藝術創作營駐村創作。

2018 「記憶之旅:蘇國慶個展」於掌上明珠美術館,宜蘭。

2019 「消失的風景、時間、記憶:蘇國慶2019年畫展」於台灣土地銀行「館

   前藝文走廊」,台北。

   「游走:程延平/蘇國慶/孫良三人展」於奧賽畫廊,上海。

2022 「風景的啟示:蘇國慶個展」於靜宜大學藝術中心,台中。